普通班VS特教班

    特 殊教育的服務對象,表面上看來,是為了服務「特殊需求」的個案。近年來,由於「融合教育」的實施,因此,許多特殊需求的兒童在就學環境也有了更彈性的選 擇,也就是說,鑑定安置的結果,需以能提供個案最大優勢的學習環境為主,這樣的安排,就不再是非「普通班」即「特敎班」的選擇。

    每 一個特教老師,在每一年幾乎都要面對「爭議個案」的情況,通常這樣的情形都會出現在「家長」與「鑑定教師」的看法有落差的時候,就必須透過雙方的協調,並 由一群資深並具專業素養的相關人員來觀察與討論,讓家長與專業人員達成共識後為孩子選擇一個適當的學習環境。然而,為孩子選擇一個適當的環境,其中包含的 條件當然是以能充分開展這個特殊需求兒童的能力為主要的目標,因此,評估孩子現有的能力,以一個「利多於弊」的條件做為環境選擇的標準,對師生來說,彼此 都會有比較良性的學習品質。

    特 殊教育的目的,無非是為了幫助特殊需求的個案能夠發展其具備的潛能與優勢,對於中重度的特殊個案而言,由於需要大量的「養護與照顧」,針對這些學生,老師 則會建議安置在特殊班,並視個案的現階段能力與興趣,以部分時間「回歸主流」的方式提供特殊需求學生有機會與一般兒童互動的機會,但是,其學習的比重還是 以特殊班的課程安排為主。比較良善的模式,則是能在普通班和特殊班教師彼此合作的情況下,提供部分的課程和學習活動讓特殊班的個案也能參與,但是,在這個 過程中,普通班老師和特殊班老師必須針對課程內容和活動進行方式進行討論,如何能掌握「建立一般兒童對特殊需求同儕的認識」,進而「發展一般兒童與特殊需 求兒童互動與照顧的技巧」,讓每一個人都能體會到生活環境中會有不同的族群與互動對象時,這樣的回歸主流方式,就不是只有特殊需求的孩子受益,對於一般班 級中的每一個份子,也都能提早適應未來必須面對各種互動對象與族群的社會模式。

    目 前幾乎每一所學校都設有資源班,資源班的老師,在近幾年來,服務的學生人數也有增加的趨勢,資源班教師的角色,已經和二十年前僅僅著眼於「學科上」的補救 教學有很大的不同,且資源班教師要服務的對象,也出現了更多的身心障礙類別,因此,便更擴大了服務的範圍,所以,資源班教師的介入模式,就絕對不是僅限於 將個案抽離至資源班進行學科的教學,也包含了許多如情緒管理的課程、社會互動的技巧,甚至於進入個案的班級中為全班進行相關知識與技巧的說明,當然,某些 個案仍然還必須著眼於「學業上的補救」,資源班老師在學業的比重也是責無旁貸,因此,資源班教師的服務範圍,就更為多元且複雜。而資源班的學生來源也是由 輔導老師或普通班教師轉介,經輔導室會同資源教師及有關人員根據學生表現、提供各項評量、測驗及教師觀察結果初評後,提請校長召集有關人員進行對象的確 定,必要時甚至需邀請專家參與。資源班教師也應該於學生入班後二星期內,參考校內外資源,根據學生的現況能力,會同普通班教師共同擬訂個別化教學方案,並 確實實施所擬定的課程內容。在這期間,資源班學生於學期中如果仍出現適應不良等現象,且經加強輔導後仍無明顯的效果,就必須提供另一適當之安置。

    由 於資源班老師服務的對象被安置在不同的班級,老師在時間的調配與課程的設計,一定比一般教師要來得費心耗力,其課程的模式則配合收受學生對象的學習困難, 提供部分時間之特殊教育服務與密集輔導,並且盡可能在智能、特殊專長、情緒或其他行為發展等方面提供有效的服務模式。然而,資源班老師要介入的初期,一定 要透過普通班教師針對個案在班級中學習產生的困難,找出最迫切需要處理的關鍵,但是,這並不表示輔導班級中特殊需求的個案,就必須由資源班教師完全的承 擔,而必須是在雙方進行個案的評估與討論後,決定對個案最有利的學習方式,有的時候,資源班教師可能必須到個案的班級中進行觀察,也許僅僅只是扮演一個提 供諮詢的管道,班級導師透過資源班老師所提供的輔導建議,或一些教學上的改善技巧,就能將班上的特殊需求個案的教學與輔導完全的承擔,通常,這樣的對象都 是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會有太大困難的孩子,且此個案的學習問題,也不會造成老師在班級經營上產生太多問題的學生,有的時候,老師只要在生活照顧上,或是在同 儕座位的調整座一番安排,就不會在班級經營上產生太多的問題,這樣的情況,資源班教師就會將角色定位於「提供諮詢」的位置,在普通班教師面對個案的教學產 生困難時,才提供自己專業的意見與輔導,但是,對普通班教師而言,已經可以節省許多時間去蒐集資料、而以最快的速度介入個案的輔導的核心了。

    就 特殊需求的兒童來說,進入普通班接受融合教育或部分時間回歸主流的方式,他們便有機會和一般的同儕互動,並在這個環境中模仿同儕的正確行為、輪流等待、接 受同儕服務時應有的禮節,所以,普通班的老師在接受一般的孩子認識特殊需求的同儕時,也必須讓正常的孩子明白,即將進入班級中的同儕有哪些特質、可能會出 現哪些生理的反應、在哪些情況下會有特殊的行為、同儕要如何看待,最重要的,要讓每一個孩子知道,如何在他們有能力展現自己時,要提供讓他們自我展現的機 會,而不是事事都幫他完成,甚至於在特殊需求個案有限能力的狀況下,製造情境讓他們也能融入團體,展現目前已具備的能力,這樣的安排,會比我們沒有計畫的 將特殊需求的個案強制的安置在一個班級中為佳。在這樣的情況下,「特教老師」和「普通班老師」如何去進行有效的合作模式,成敗之間,也考驗著老師們的班級 經營能力與合作默契。

    如 果,老師們都能建立一種「共同合作把孩子帶上來」的態度與共識,無論孩子被安排在特教班或普通班接受資源方案的服務,我們都相信,任何結果對孩子來說都會 是一種最好的安排。然而,這樣的模式必須是老師願意褪下個人的本位主義,願意相信「團隊合作」的模式才是孩子最大的福音,就不會有「你的學生」和「我的孩 子」的紛爭,從多方面的角度來看事情,特殊需求的孩子進入普通班,不只是「特殊孩子」受益,另一個角度來看,一般孩子同時也在擴展「生活的觸角與珍貴的經 驗」,這些都不是在安親班或家庭中可以習得。我們必須相信,每一個孩子在未來的生活環境中,會面對不同的人與事務,對學生來說,能越早累積和不同對象的相 處經驗,就儲備了未來適應社會與生活的能力,我們只要讓孩子知道,每一個生命都有其意義與價值,或許,很多人表現得不是如此完美,但是,卻同樣在詮釋美麗 的生命歷程。

請留言

留言

還沒有留言, 歡迎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