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教學

情緒的問題,是很多家長感到棘手而不知所措,許多孩子,也因為情緒的問題導致學習狀況不佳,且影響到所有學習的效果。這幾年,情緒的問題導致老師在進行個案輔導與班級經營上的困擾層出不窮,許多家長也因為孩子情緒問題無法解決而困擾不已。

一 個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任何情緒的產生,都是透過某件事情或經驗的影響所帶來的感覺而產生心理狀態,對於特殊需求的兒童,他們所表達的方式也更為直接,所以有 必要配合輔導對象的認知能力與情感的需求來練習情緒的表達技巧。對每一個孩子來說,因為喜好不同,所以他所要表達的「內在感受」也不相同,也就是說,對於 孩子的興趣和習慣,是我們介入情緒教育必須謹慎而小心處理的。

對於特殊需求的孩子,由於各方面的能力都受到限制,每一個孩子的學習問題也不盡相同,我儘可能把一些自己在教學時常用的方法呈現,讓老師和家長可以應用類似的技巧。

情 緒的教學,通常我都會從基本的表情辨認開始著手,在我們出版的「紙條教學的應用與實務」中有呈現四個情緒的圖案,家長可以應用納四個圖案,也可以自己動手 畫出四個基本表情的圖案,每一個孩子對「情緒」的認知和「各種強度」的標準不一,所以,老師在提供基本情緒的練習,需事先了解孩子的經驗,與他們平常慣用 的表現方法,如:有些自閉症的孩子在高興時可能會「甩手」,有些唐氏症的孩子在高興時可能就只會「張開嘴巴笑」,這些都是每一個孩子的「表現」,輔導這想 要介入孩子的「情緒學習」,最重要的就是要能夠接受每一個孩子他們所表達的「情緒反應」。

我 利用四個基本圖卡,介紹該四個基本表情的意義,再說明四個圖卡中的臉部器官有什麼不一樣,如:「兩個嘴角閉著往上揚,眉毛圓弧」、「兩嘴角上揚,嘴巴張 開」、「眉毛有角,兩嘴角下垂,嘴巴緊閉」、「眉毛呈斜線往眉心鎖,兩嘴角下垂並撇,嘴巴緊閉,臉上有眼淚」這四個表情,我們可以用這些語言內容來敘述, 讓孩子看著圖卡,聽老師敘述表情的意義,再提出各種情境,讓幼兒根據情境與自己的生活經驗,和這四個情緒圖卡做連結。

從 圖卡的內容來比較,最明顯的就是「眉毛」、「眼睛」、「嘴巴」這三個部位的區別,我們可以一一的指出該部位後,並以語言敘述該部位的狀態,例如:「看見喜 歡的人(事或物)」,我會「笑」,這個「笑」的最關鍵位置就是在「嘴巴」,於是,我們可以和孩子一起玩「笑」與「不笑」的遊戲,老師可以和孩子面對面坐 著,並說出「笑」時,兩個人一起相視而笑,如果這個時候,孩子沒有出現「笑」的表情,我們可以在孩子身上搔搔癢,當孩子被搔癢而笑時,老師立即的說出「小 明笑了」、「我笑了」的句子。孩子學會笑以後,老師可以開始和孩子一起玩「相視不能笑」的遊戲,在面對面的時候,看誰先笑出來就表示輸了,但是,這個能力 必須是認知能力比較高層次的孩子,有些自閉症的孩子是連看都不看我們的,這個「笑」與「不笑」的遊戲對他們來說就會比較困難。

接 著讓孩子知道,哪些情境出現時,我們可以用哪些情緒來回應,如:「打招呼」、「握手」、「微笑」的情緒與動作表情出現時,通常都是在遇見「喜歡的人」時才 會產生的舉動,不當情境出現不符合該情境的情緒時,也不是一般社會觀感所能接受的;對於沒有口語表達能力的孩子,我們可以教他們在高興的時候,我可以和喜 歡的人「打招呼」、「握手」、「開口笑」、「拍手笑」、或是由其他人(主要照顧者)在一旁幫孩子「說出感受」,這個目的,即是讓孩子知道,他的情緒是被理 解的,我們是有看到他內在的感受與狀態的。

除 了正向的情緒是我們必須要指導的,連負向的情緒我們也應該要讓孩子理解,所以,負向情緒的產生,會在哪些情境呢?如:自己身體不舒服或是看見不喜歡的人 (事或物),也許是玩遊戲的時候輸了,這些都可能是引發孩子負面情緒的原因,每一個孩子的狀況不一,所以,除了基本情緒的認知與辨識,處理孩子的情緒問 題,我還是比較建議以一對一的方式來進行。當孩子出現的負面的情緒問題,我們透過情境的分析,並讓孩子表達原因,如:指出不舒服的部位、說出(或指出)發 了什麼事,再進一步的讓孩子透過鏡子來察覺自己的情緒,如:照鏡子讓自己知道並察覺在流眼淚、說出(或指出)發了什麼事、說出這個時候想要做什麼,如果孩 子沒有語言,我們就要用圖卡了,如:被抱一抱的圖卡、被擦拭眼淚的圖卡,讓孩子知道,自己期待被如何的照顧與對待,所以,這些圖卡一定要在平常某些情境發 生時,事先用相機拍下該情境,讓孩子知道,有這些需求時,可以指出這個圖卡來達到溝通的目的。

有 了事件與情緒的連結練習,老師需配合個案的興趣來指導「情緒程度」的表達,根據事件的感受,再將句子延伸利用「比較」的方式,把我喜歡…我不喜歡、我要… 我不要應用在日常生活中,進行此練習之前,老師需先理解教學對象的興趣偏好,如喜歡吃餅乾,不喜歡吃青菜;喜歡敲樂器,不喜歡畫圖;喜歡看卡通,不喜歡看 新聞…等,配合孩子的興趣來練習句子,老師呈現兩種物品,讓幼兒自己選擇喜歡的物品,當幼兒選擇其中一個物品時,老師則以口語示範:「我喜歡汽車,不喜歡 積木。」如果幼兒有口語表達能力,則讓幼兒仿說,老師重複提供兩種物品,都讓幼兒練習表達「喜歡」與「不喜歡」的句型,但老師必須事先調查哪些物品是孩子 最喜歡的,哪些是稍微差一點,哪些是最差的。當幼兒熟悉上述過程,而在幼兒做出選擇時,老師則再將「我要…我不要」的句型帶入。老師將「我喜歡汽車,不喜 歡積木」的句子轉換成「我要汽車,不要積木」的句型,讓幼兒知道這兩種句型的關係。

老 師在這些練習的過程中,也可以提供各種情境,讓孩子練習表達「喜歡」與「不喜歡」,所以,提出各種情境,如:「看到老鼠」、「爸爸買巧克力」、「媽媽拿棍 子」、「到外婆家」,由老師口頭提出的各種狀況,再問孩子:「這個時候是害怕還是開心?」並讓孩子選出開心或害怕的圖卡,無論孩子選擇哪一張圖卡,教學者 則根據指出的圖卡說出該情緒的內容即可,如:我看到老鼠,心裡很害怕;媽媽拿起棍子要打人了,我的心裡很害怕。不必去告訴孩子這個情緒是對或錯。

情緒的表達沒有對與錯的問題,只有孩子是不是真正的能夠察覺自既內在的狀態,特殊需求的孩子,這些內容要被照顧的層面相當多,還有很多的面向,待下次有機會再和大家分享。

請留言

留言

還沒有留言, 歡迎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