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 金因腦性麻痺的關係,四肢的功能都不是很好,但是拿握、移位都沒有問題,只是速度比較慢,也要花比別人多的力氣來完成操作性的課程,但是,因為小金的學習 意願強,認知能力也很好,老師在教小金的時候,就不能只是考慮他的某一部分的能力,儘可能利用一個活動來發展他數種能力。
由 於小今是在單親家庭中長大,孩子所累積的就是爸爸、爺爺和奶奶的相處經驗了,所以,我們在與孩子互動的過程中,所能聊到的話題就非常欠缺與媽媽之間互動的 經驗了。由於小金的理解能力佳,孩子有這樣的成長背景,我們就要格外小心處理小今在班級中面對同伴的母親來校時的感覺,雖然阿嬤對小金的教育也很重視,對 老師的叮嚀與意見也非常配合,但是,我們始終不曾從阿嬤的口中知道有關小金母親的任何訊息。
有 一天早上,我剛陪小金讀完一本大本故事書,故事的體裁就是在敘述一隻鴨子和它的朋友相處的過程,在和小金讀故事書時,我故意把故事引導至小金的身上,和小 金討論他的好朋友是誰?他們如何相處?他們如何一起活動?雖然是一本鴨子的故事書,但小金回應老師的問題時,那些答案都是小金在學校和同伴互動時所發生的 狀況與經驗,所以,我也藉著故事書的內容,讓小金敘述自己平時與同伴的互動時,可以應用的解決方法。
有 了鴨鴨的故事,我接著再提供小雞由蛋殼孵出過程的圖卡,並用講述故事的方式,介紹母雞生下雞蛋,再由雞蛋孵出小雞的過程,並藉由故事圖卡來說明此過程,由 於小金的口語表達能力佳,所以老師要求他在老師講述故事後,配折老師提供的故事圖卡複述故事的內容,在這個過程中,觀察小金的記憶能力與口語敘述的能力, 我們並不要求小金要完全一成不變的來敘述故事的內容,只要小金能掌握故事的大概意義我們都可以接受他的表現方式。
講完了故事,我以口語問小金:「小雞家有雞媽媽,那你家有誰?」由於小金生長於單親家庭,照顧孩子的責任,阿嬤也費了不少心力,承擔了不少責任。當我一個一個的問:「小金家有沒有姊姊?」、「有沒有爸爸?」…時, 小金都能回答「有!」也能和老師討論家裡有哪些人、這些人每天在家裡做什麼、誰是男生或女生、自己和誰一樣。遇到媽媽的話題時,老師問小金:「你家有沒有 媽媽?」小金搖搖頭,我回應著:「喔!沒關係!那每天誰煮飯給你吃?」孩子會回答:「阿嬤!」「那誰幫你洗澡?」孩子接著回答:「阿嬤!」「那誰幫你洗衣 服?」孩子又回答:「阿嬤!」我則回應著:「喔!阿嬤怎麼那麼好,幫小金做這麼多事,那你要不要聽阿嬤的話?」..我們透過這樣的方式來建構小金和家庭的關係,並讓小金更清楚的知道每一個家人的角色與家庭間的重要關係。
我 最後拿出一張紙,要小金用筆畫出每一個家人,由於我選擇的紙是乳白色的紙,我讓小金爲每一個家人都選擇一個顏色,並且以口語提供每一個身體部位和器官的名 稱,讓小金根據老師的口語指令畫出家中的每一個角色,每畫一個家人,小金就必須換一個顏色,老師會以口語問小金:「你確定這是姊姊的顏色嗎?」「這個顏色 你真的要送給阿嬤媽?」就這樣,當小金畫自己的時候,小金選擇了黃色的筆,我也再三問小金:「你確定你要用這個顏色化小金嗎?」小金點頭回應後,我也同 意,等小金畫完了,我就確認小金所畫的人物和稱謂:「這個是阿嬤嗎?」「這個是爸爸嗎?」待指到小金的時候,我問小金:「這個是你嗎?」小金點頭回應,我 就告訴小金:「不行!這樣大家都看不到你,看不到小金,就沒有人知道你在哪裏,要換一個顏色。」於是我要求小金再用深一些的顏色把自己剛才的自畫形象給描 繪出來,讓自己的形象更清楚,就這樣,小金被老師以「半強迫」的方式把自己的形象描繪出來,當小金完成時,我才以語言告訴小金:「對了!就這樣,這樣大家 才會看到小金。」其實,小金是一個能力非常好的孩子,所以在認知的學習上我們並不擔心,但也正因為小金很清楚自己家庭的狀況,也明白自己走路走得比別人 慢,所以,他即使在圖畫的表現上都還是顯得畏縮。
小 金有一個明理的阿嬤,也交代老師不要寵壞他,有一次在操場上運動時,小金和小利搶著撿拾飛盤,沒想到一個跟斗翻過去,小金跌了跤,頭上踵個包,阿嬤中午來 接時,我們告訴阿嬤小金跌倒的情形,也告知阿嬤剛才已經先為其冰敷了。阿嬤笑笑的回答:「老師!沒關係,會跌才會長大!謝謝老師!」阿嬤的每一個舉動,總 是帶給老師很大的力量與支持,我相信那個家庭也一樣,沒有阿嬤的支撐,怎會讓孩子有這麼穩定的情緒表現,我常常想,有這樣的阿嬤,真是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