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開學的時候,我們曾經設計聽辨指令「走」和「停」的教學活動,我們讓每一個孩子在環境中行走,走到一半 的時候,老師會忽然的喊「停」,並判斷孩子是能在老師喊停的時候,維持身體的姿勢,站在原地不動。
第 二個月,我們進入了新的主題「我的家」,透過這個主題我們讓每一個孩子輪流扮演「爸爸和媽媽」,在活動中我們除了讓孩子經驗父親和母親服飾的不同,也呈現 了爸爸媽媽的特徵,孩子透過親身的經驗,感受到家庭成員角色間的差別,在這個過程中,雖然孩子對於「扮演」的練習是屬於「被動」的角色,但是透過老師口頭 和動作的引導,孩子學習成為「爸爸」和「媽媽」的角色,也利用戶外散步的時間,帶著孩子到公共電話亭打電話給爸爸、媽媽或其他的家人。
從 這些主題活動的設計,我們不貪心的爲孩子建立一些基本能力,哪怕簡單的聽指令、哪怕只是和同伴千牽手散步,這些簡單能力的累積,會幫助孩子逐漸的建立一些 適應生活的能力。在第一個月「我開學了」和第二個月「我的家」,透過兩個主題所發展出來的課程,很多小活動的交替練習,孩子會累積一些不同領域的活動,其 中可能包含以認知為主的內容,如:生活自理課程的練習、辨識同伴名稱和老師的稱謂…;第二個月則介入家人的稱謂和工作的內容…等等,當孩子有了足夠的經驗 後,老師非常清楚孩子具備了哪些能力,就可以考量孩子現階段所具備的基本能力,再將這些能力予以組合,組合各領域的能力以後,把先前經歷過的能力再透過一 個活動串連起來,使這些小活動中的能力能應用在一個大活動中。
這 個月,我們進入「我們身體」的主題,由於先前介紹過爸爸的臉譜,也用娃娃來說明他們與家人的關係,所以,累積的能力就包括了「聽辨指令」、「角色辨識」、 「牽手散步」、「角色扮演」、「撥接電話」…等活動,把這些能力結合以後,我們就透過「我的身體」的主題,將這些相關的經驗組合在一起。
這 一次,我們要帶入「快」與「慢」的概念,通常要教導「速度」的概念,用圖卡是無法感受出來的,因為「圖卡」和「相片」都只是呈現一種「靜止」的狀態,孩子 透過視覺式無法察覺什麼時候是「快」,什麼時候是「慢」。我們應用節奏速度明顯的音樂,讓孩子用雙手轉動,讓孩子模仿老師配合音樂節奏做出「快快轉」和 「慢慢轉」的動作,孩子先有動作的經驗和基礎以後,就關閉音樂改由老師在動作出現時呈現「快快轉」和「慢慢轉」的口語內容,並在做動作的過程中忽然的呈現 「停」的短詞,讓孩子們在聽到「停」的時候,能夠將動作停下來。
當 我們確定孩子理解這些語詞的意義後,也讓孩子數度練習「快」與「慢」的節奏,接下來由一個人站立轉圈,並配合老師的指令表現快轉和慢轉的速度,也能在聽到 「停」的指令時,讓自己立即停下當時的動作;接著由兩個人牽手轉圈,並配合牽手「快走」與「慢走」的語言提示來做動作,這當中,老師可以讓孩子自己說出要 和誰一起牽手,要和誰一起走路或轉圈圈。
在 活動的最後,我們再次的複習前次角色扮演的經驗,讓孩子戴上眼鏡、貼上鬍子,拿著公事包版演成爸爸的角色,並告訴孩子現在變成「爸爸」了,爸爸走路去上 班,爸爸慢慢的走在路上,走啊走的,發現時間來不及了,所以要快快走趕著上班,在爸爸快快走的時候,老師ㄧ邊以口語說「糟糕!上班時間來不及了,要快快 走!」這個時候,爸爸的速度就要越來越快,越來越快。接著,兩位老師再以鬍子、假髮扮演爸爸媽媽的角色,因為爸爸走得太快,媽媽跟不上的情形,在路途中, 爸爸還忙碌的在聽手機、講電話。
這 樣的教學過程,我們發現自閉症的孩子要體會這些情節最困難,所以,老師要不斷的提示孩子接下來做什麼、或是動作要怎麼完成、下一步爸爸要做什麼,當電話響 了,要怎麼回應,要從哪裡拿出手機。這些活動看起來好像是一個新的活動,其實,是把之前孩子經驗過的練習重新組合一次,這些諸多能力的組合,可以成為生活 適應的準備,無論孩子透過視覺看到爸爸媽媽的生活模式,或是自己曾經有的扮演經驗,都是他們生活的一部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