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條教學與數學的關係

「紙條」初期的功能是為了訓練幼兒使用「剪刀」的能力,光是剪刀的使 用,其中我們配合孩子的特殊需求提供不同的剪刀就是一個「功夫」,因為,教學者必須很清楚每一個孩子的基本能力與手部功能的發展,只有這樣才能讓孩子在學 習的過程中避免挫折。

就 紙條教學與數學的關係,我們可以根據學生程度的不同來進行。我會建議大家在大賣場買到一個長方扁盒,類似有人將每天要服用的藥物依序放置的盒子,盒子內會 有許多小格子,這個有小格子的長方扁盒就可以用來蒐集與整理孩子們剪紙條時的紙片,每一個紙片都有一個圖,所以,如果孩子一個時段裡剪了五張紙條,就等於 有「五十張」小紙片,這些紙片千萬別丟掉,我們可以開始教孩子「命名」,命名的順序,由該圖片介入,如:「蝴蝶」,每一張紙條有十隻蝴蝶,透過剪紙的過 程,我們用一個小碟子將剪下的紙片成放好後,就可以讓孩子練習「名稱」的仿說,指著「蝴蝶」說出名稱,如果有十片紙片,就開始連結數量與單位,以手指點 數:「一隻蝴蝶、二隻蝴蝶、三隻蝴蝶、四隻蝴蝶…..十隻蝴蝶。」這個過程就牽涉到手眼協調的能力,我們也就可以注意孩子是否能夠專注學習,把十隻蝴蝶都數完。光是這個過程,就有 「數概念」、「單位」、「名稱」、「手眼協調」、「口語表達」與「社會互動」的內容在其中,所以,這些內容隨著紙片的內容在改變。

經過第一步的過程,我們確定孩子可以完整表達,就可以開始進入更清楚 的「數概念」遊戲,如:「3隻蝴蝶」這樣 的指令,孩子必須由盒子內的許多紙片中,根據老師的指令找到「蝴蝶」的小格子,老師提供口語指令後,讓孩子由盒內拿出「1隻蝴蝶、2隻蝴蝶、3隻蝴蝶」,孩子如具備口語能力,就配合孩子的口語能力讓孩子練習數 數,如果孩子不具備此口語能力,就在孩子拿出來的時候,由指導者幫孩子數出來,孩子在動作呈現時有成人提供「語言」的連結,孩子就會慢慢的理解「數數」到 底是怎麼一回事,當我們確定孩子已經數完了「3隻蝴蝶」後,就拿出一張約為三四公分大小的紙片,幫孩子寫下「3」,或是由孩子寫下「3」,讓孩子慢慢將「符號」與「實際的數量」進行連結。

如果我們要教加法的概念,就把社會互動帶入,這也牽涉到孩子未來解決 「應用問題」的數學能力,我們可以提供一個指令「媽媽有3隻蝴蝶」、「爸爸有2隻 蝴蝶」,我們兩個人一共有幾隻蝴蝶?這又牽涉到孩子必須知道「一共」的意義是什麼,我們必須做出動作讓孩子理解「一共」的意義是「放在一起」,也就是數學 符號「+」的意義,所以讓孩子將爸爸和媽媽手上的蝴蝶放在一起的練習,就是在讓孩子經驗「加法」的過程,這個過程必須一直練習到非常熟練,孩子才能對未來 「3+2=5」的數學概念非常清楚,且孩子完全是透過自己實際動手操作的過程,他清楚的看到,也清楚的「感覺」到,我們如果找三個人一起進 行這個練習,就是連加法的遊戲,人越多,加號就越多,是不是把枯燥的數學概念給生動化了。

如果在孩子只剪下一個紙片之後,我們喊「停」,並且讓孩子數一數「紙 條上的圖案還剩下幾個?」由於紙條未剪開之前,我們將紙條的量都控制在「10」的具體量,孩子每剪下一個圖像,紙條上的量就會少一個,這又幫助孩子去「發現」由10、9、8、7、6、5、4、3、2、1的 變化過程,我們每個圖的操作模式都配合孩子的能力與興趣來練習,所以,幫孩子把這些具體的概念都建構得很完整,並結合「符號」的功能,我並不強調一定要讓 孩子自己寫下數字,如果孩子的手部功能不佳、精細動作還沒有發展得很完整,我們就幫孩子寫下來,孩子透過視覺的接觸一樣也可以學會辨認數字符號的。

如果是進行「減法」的練習,我們就讓孩子將剪下來的十張紙片依序排 好,並進行點數的過程,排好後,我們可以告訴孩子:「給媽媽3隻蝴蝶。」當孩子將紙片交給媽媽時,我們必須幫助孩子數出:「1隻蝴蝶、2隻蝴蝶、3隻蝴蝶。」數完後,媽媽告訴孩子:「你看!你本來有10隻蝴蝶,給媽媽3隻蝴蝶了,數數看,你還剩下幾隻?」孩子透過數數又經驗到剩下「7隻」的過程,這就是「減法」的概念學習,這當中可以 給兩個人、給三個人,就是連減的練習。

「乘法」和「除法」的概念更為複雜,如果我們要教到「100」的量,可能紙條的量要增加,我們的設計只是在 幫孩子建立一些基本的概念,而「紙條」提供的內容也只有在「10」的數量概念,要教到「100」,恐怕變成要多準備幾包,但是必須在孩子「10」的數量概念都非常 清楚以後才實施。

請留言

留言

還沒有留言, 歡迎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