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用了大量的圖卡來訓練兩個不同障別孩子的語言能力,其實,我想不應該只侷限在語言能力,應該算是一種溝通模式吧 。
對於特殊孩子,有些孩子有語言表達的能力,但是轉換句子的能力不足,也就是語言類化能力較弱,這 個現象對自閉症的孩子來說極為普遍,所以,我運用PECS的 原理,蒐集適當的圖片內容,並將圖片的內容分為人物、動作或名詞(物品),有這些圖卡就可以幫助孩子建立許多完整的句型模式,尤其對自閉症的孩子來說,透 過圖卡的提示,幫孩子把完整的句型建立好,讓孩子在日後接觸類似的情境時,就能夠把該句型有效的應用在適當的情境中,這也就是所謂的語言類化的能力。
越是有效的運 用這些教學模式,越是感謝彩虹媽媽這一陣子大力的推廣PECS的 教學系統,也讓我們打破既有的錯誤觀念。最近,我用圖卡和文字的呈現,去試探小恩的表達內容,當我呈現(我)(要)(吃)(飯)(水餃)(麵)等圖卡時, 小恩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作選擇,並且根據圖卡來表現出「我要吃飯」(或水餃)等意願,打破了爸爸媽媽以為溝通板一定要用「電腦」的模式才能完成的錯誤觀 念,雖然小恩無法說出,但是我們問話的範圍可以越來越精準,愈來越符合小恩的內在需求。
小 嘉雖然有口與表達能力,但是常常雞同鴨講、口中碎碎念,也不願意以視覺注視標的物,這是非常明顯的自閉症的孩子,雖然認知能力還不錯,但是常常懶得動手、 懶得看老師要求其注視的標的物,有了「圖卡」作輔助,我把目標就放在「人物」和「物品」的改變,所以,透過圖卡的呈現,小嘉學習仿說「我要吃飯」、「爸爸 要吃飯」、「媽媽要吃飯」、「哥哥要吃飯」等句型的練習,也就是改變人稱、改變主詞的練習,尤其將小嘉的家人名稱一個一個帶入,主要的目的就是提供小嘉一 些與家人互動的正確句型模式。經過人物的轉換,小嘉已經能夠配合老師提供的人物圖卡來表達句子,已經是讓小嘉透過視知覺的過程取得學習語言表達的方式,能 將這些句子應用在日常生活中,就應該是家人的責任而不是我應該負責的了。
當我確定小嘉已 經能理解「人物轉換」的訣竅後,我則提供大量的食物圖卡來讓小嘉進行句子的轉換練習,我用同樣的方法,把「我要吃….」的句型,後面加上各種食物的圖卡, 可以由飯、麵、蛋糕、水餃、漢堡….等 不斷的練習,小嘉以視覺注視我提供的圖卡後,便需要以口語說出完整的句子,在一旁的老師則必須以「指出」該圖卡來提醒孩子以視覺注視,並根據實際的圖卡說 出名稱,所以,在課程進行間,小嘉完全仰賴圖卡的提示來說出正確的語言,這些語言模式是小嘉每天都必須用到的溝通內容,所以,我們也必須讓父母知道孩子學 習這些內容的目的是爲了什麼,家人如何在自然的生活情境中讓小嘉把這些語句有效的用在日常生活中。
孩子常常在日常生活中被 安排要做什麼,但是卻往往沒有得到「告知」,如果這個學習模式建立好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便能夠將時間的概念帶入,讓孩子知道每天要進行的事件有哪些, 如:6:00起 床、6:30吃早餐、7:00刷牙…., 每一個孩子的生活安排和步調不一樣,父母要學會用這些方法,把時間和事件結合在一起,孩子有這個時間表來被告知與提醒要做什麼,就可以減少在那裡耍賴的狀 況,當這個行為模式被建立了,我們絕不能任意隨時更改,我所指的不是ㄧ成不變,而是在臨時的突發狀況去更改行程時,必須尊重孩子的需要讓孩子知道,在哪一 個時段,今天我們做了哪些改變,如果孩子的認知識字能力還不錯,更應該讓孩子把這個時間這個活動內容給說出來。
儘管PECS的教學模式對孩子有良好的學習效果,但是這些應用的技巧一定要視個案的生活習慣和現有能力來調 整,不是所有的孩子應用的模式都相同,我最近才發現很多父母和老師對PECS的教學有很大的誤解,對於認知能力還不錯的孩子,尤其是進入學齡的孩子,我們也要慢慢將句子由 圖卡慢慢轉為「文字」,也就是由「圖像」進入「符號」的階段,慢慢的將孩子的能力給提升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