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ㄧ個晚上,我即和小恩的媽討論,想爲利用家庭 中現有的資源來進行教學,在環境中觀察,發現小恩家因為做小生意每天都會有ㄧ些丟棄的紙箱和紙盒,雖然已經有徹底的做垃圾分類,我在那一堆分類的資源堆 中,抽出了ㄧ個一個的紙盒。
紙盒拆開後,雖然是呈現 不規則的紙樣,我把旁邊突出的部份紙片剪除,再用剪刀於一端剪開約五公分的缺口,每一個紙條也約維持在1.5只2公分之間,家庭的廢紙盒,就成為我引導 小恩做手功能訓練的一個良好資源。
對 小恩來說,受限於先天肢體動作的不良功能,物理治療師和職能治療師大概到了目前階段都已經屬於「放棄」的階段,爸爸的心情也認為就是讓孩子快樂生活,癲癇 不再發作就已經是最好的狀況。如果是以前,我應該也會選擇這樣的結果,因為,對於一個沒有口語能力、沒有移位能力的孩子來說,似乎想要孩子學什麼都成為 「苛求」,而父母在經過多年的努力到最後選擇「維持現狀」是對全家人最好、最安全、最節省的模式。要不然,就是孩子在癲癇持續發作過後,體力不堪負荷的情 況下,孩子無論在學校或家庭都無法得到良好的處遇;也有可能一個癲癇發作讓孩子好不容易有ㄧ些療育的成果又退回原來的位置。
孩 子雖然沒也移位能力,我還是看準了孩子手部持續抓握的功能,雖然孩子可能要將ㄧ手由側邊移到前面都需要花費五分鐘的時間,但是在孩子努力完成的過程當中, 我把這個過程當成是「職能治療」,視為是復建的一部份。像這樣的練習,對ㄧ般的孩子來說是輕而易舉,即使在平常班上服務的個案,碰到自閉症或過動的孩子, 這部份的動作課程設計是從來不會難倒我,但是,我今天想讓小恩能夠感受自己施力的過程,我也沒有去準備昂貴的教具,只是在家庭中找到可應用的媒介。
我 用清楚的語言告訴小恩:「今天我們要練習撕紙,老師已經幫你把上面剪開,所以你要用力抓著剪開的部份,把這塊紙片撕下來。」小恩一開始用力,手腳即呈現僵 直現象,由於小恩坐在擺位椅上,我便將手伸至小恩在左側的左手,並讓小恩抓著我的左手,由左側慢慢的往前移,在移動的過程中,小恩的手掌緊緊抓著我的手, 所以我也順著小恩抓著我的方式將左手慢慢的移到前方來,小恩的手常常呈現用力僵直的現象,在協助小恩移動手臂的過程,我必須小心的引導小恩手臂移動的方 式,避免孩子在移動的過程中受到傷害,我也隨時以口語「放鬆」、「放輕鬆」的指令來提醒小恩。
當 小恩將左手移動前方,我用右手面對面讓小恩抓著我的右手,我在將我的左手移到小恩的右側,除了以口語告訴小恩:「我們現在要換右手,要把右手也移到前面 來。」用相同的方法協助小恩將右手移到前方後,我再告訴小恩:「現在,你的左手和右手都在前面了,今天,我們要用左手練習撕紙,所以,你要用右手幫忙把紙 片壓住,紙片才不會跑來跑去。」我問小恩:「你要不要練習撕紙?如果你不想做,你就要讓老師知道;如果你想繼續練習,你要說話,讓老師知道?現在,老師再 問ㄧ次,你要不要撕紙?」我除了要確定小恩對語言的理解能力外,也想觀察小恩對於這種需要花費力氣的活動有多少的接受程度,沒想到小恩一直用聲音響我回應 要繼續進行操作過程的意願,所以,我便協助小恩將右手按著紙片,再引導小恩將左手的手掌抓握著我剪開的紙條上,小恩一抓著紙條,我便協助小恩施力將手往相 反的方向移動,讓小恩將紙條由紙板上「扯下來」,小恩幾乎花了四十分鐘扯了十次的紙條,即便那個過程辛苦,小恩也撕得滿頭大汗,但是對於這種使盡全身力氣 只爲了完成撕下紙條的活動,小恩持續的練習,還不斷的以眼神和聲音向身邊的媽媽和老師展示自己剛剛扯下的戰利品。
直到孩子扯下每一個剪 開的缺口,我把所有孩子扯下的紙片放在小恩面前,並且以口語告訴小恩:「小恩,你看!這些都是小恩撕下來的,有這麼多,這都是你今天用右手撕下來的,你知 道嗎?你撕了這麼多,你很棒吧。」小恩得意的看著我笑,又看著我叫。
時間已接近中午,我告 訴小恩:「已經快十二點了,我們準備要吃飯了,你告訴老師,你今天要吃什麼?」於是, 我將輪椅方向轉移,讓小恩看到牆壁上的時鐘,又拿出圖片讓小恩選擇,不過,我事先告訴小恩:「今天可以吃飯、可以吃麵、也可以吃壽司,就是不準吃水餃。」 小恩看到我要拿起他的溝通圖版,興奮的動了一下,在我們一個圖一個圖的試探下,小恩選擇了壽司,我正在開始嘗試讓小恩用字卡試試看,如果這個過程有了突 破,對小恩來說,又跨了一步,似乎又進入了另外一個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