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 早,我在上課前拿了一個時鐘的模型放在小恩面前,並讓先小恩透過視覺辨別有ㄧ根長針和ㄧ根短針,再協助小恩將手伸至時鐘模型前,用手指接觸長針時,老師強 調這根針是長長的,它走ㄧ圈的時候短短的針就走了ㄧ格,所以,長長的針走了ㄧ圈就是一個小時,我每天在上課前ㄧ定讓小恩看看時鐘,並且告訴小恩現在是幾點 幾分,下課的時候,也一定讓小恩看到時鐘,讓小恩知道,我們在幾點幾分結束了今天的課程。
小 恩因腦性麻痺的關係,全身性的障礙讓小恩所有的事物都ㄧ定要仰賴成人協助完成,所有的溝通也都仰賴臉上的微笑和眼神。我們常常一廂情願以為孩子不懂,所以 老是用娃娃的口吻在和孩子說話;也認為孩子心智能力可能一直停留在嬰幼兒階段而提供小小孩的相處模式,卻忽略了這個模式到底符不符合孩子的心理需求,主要 照顧者應該配合孩子的生心理發展調整我們的相處模式。
我 利用理特尚的故事圖卡爲小恩講故事,小恩看著圖卡,聽著我為他講述的故事,我發現每當碰到有趣的情節,小恩會狂笑到不行,當我提出一些與故事相關的問題讓 小恩回答時,我讓小恩回答的問題模式都是「有沒有?」、「要不要?」「好不好?」、「可不可以」等句子的型態,但是小恩都能用眼神和聲音正確的回答,這就 表示小恩具備有還不錯的理解能力,如果我們忽略了小恩這個部份的能力,就等於把小恩僅有的學習管道給切斷,孩子的學習慾望將因為長期的處於被忽略狀態而逐 漸消失,圖卡的介入至少讓小恩有一些管道可以為自己的需求作選擇,也建立了與他人互動的模式。這一次,我更是確定小恩確實需要藉由圖卡來建立學習的模式, 尤其對一個重度腦麻的孩子,我總認為,這是最起碼的生命尊嚴。
我今天正式的對小恩提供PECS的 教學模式,並整合時間的概念,讓小恩知道每天的作息,我建議爸爸媽媽,趁著這段時間我還在花蓮,我希望能夠把小恩這個溝通管道建立起來,我開始著手在花蓮 幫孩子找素材,也在為孩子儲備一些圖卡的量,主要還是希望爸爸媽媽學習怎樣應用這些方法來改善小恩的生活品質,至少讓小恩透過視知覺感受到每天的作息安 排,幾點鐘我在做什麼、睡醒午覺我可以做什麼,這用PECS的模式來學習是最好不過了。
我 第一次應用圖片系統幫小恩進行溝通課程,我之所以確定這對小恩的學習是有幫助的,還是源自於小恩看故事圖卡的專注表現和眼神回應,我只應用人物的圖卡,其 內容包括:爸爸、媽媽、我、吃、喝、餅乾、飯、水餃、麵、開水、汽水、茶等圖卡進行句型結構的訓練,我應用「人物、動作和物品」的句子結構,讓小恩先透過 圖卡學習「爸爸吃飯」、「媽媽吃飯」、「阿嬤吃飯」、「小恩吃飯」等句型讓孩子熟悉句子的結構後,再改變最後食物的內容,就形成「爸爸吃麵」「媽媽吃 麵」、「我吃麵」等相同模式的句型,就這樣,經過「吃飯」、「吃麵」、「吃水餃」的練習後,我又從「爸爸吃飯」到「爸爸吃不同食物」的練習改變成「爸爸喝 開水」、「汽水」、「茶」等受詞的改變練習,我確定小恩理解後,即口頭提出問題讓小恩作選擇,我問小恩:「中午要吃什麼?有飯、有麵、有水餃和餅乾,你要 自己選擇要吃什麼,今天你選擇的,我們中午就吃這個食物。」我用飯、麵、水餃和餅乾的圖卡來確認小恩的需求,小恩明確的用眼神拒絕了飯、麵和餅乾,但是在 面對「水餃」的圖卡時也能明確的發出「喔」的聲音來表達意見,我問在現場攝影的媽媽:「媽媽,小恩說中午要吃水餃可不可以?今天有沒有水餃?」媽媽立刻回 應:「好!冰箱還有一些水餃,中午請阿姨煮水餃給你吃!」我告訴小恩:「你今天要告訴每一個人,你中午要吃水餃,你要叫大家看你的卡片,好不好?」小恩以 「微笑」和「喔」來回答我,我們節束了這堂維持一個小時的課程,也將小恩的「我要吃水餃」的溝通需求放置在小恩的簡易溝通板上。
我要求小恩去告訴家中每一個人,今天「我要吃水餃」的訊息,我想,爸爸媽媽應該體會到下一步還 能為小恩做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