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早療時期開始,你是用什麼方式 教育小孩?當然,你的回答應該會是非常多種的方法,包括視覺提示,包括行為矯正,包括。。。,但是如果我們嚴格的將所有的教育方法做個分析歸類的話,所有 的家長和老師會使用到的最最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教小孩子模仿。
怎麼說呢?語言復健的時候,要孩子學我們的嘴型說話;社交練習的時候,要孩子學我們的會話句型『你好,我是某某某』;職能復健的時候要孩子學習我們的肢體 動作,從細微的手指動作到較大的動作例如接球丟球。其實這些要孩子學我們的教法,就是要孩子模仿我們,於是乎,自閉兒從小到大無形中學的最多也最像的一樣 功課,就是模仿。
其實,對於所有的孩子來說,模仿是ㄧ種成長的過程,並不是特殊教育上才有的,只是,一般孩童的模仿是發自於內心,也就是說一般孩子是主動模仿他人的一舉一 動,尤其是喜歡模仿父母或者是哥哥姐姐。但是特殊兒童的模仿,除了很小很小部分的主動之外,其他絕大部分的模仿是被訓練出來的,或者是被逼出來的。
模仿有什麼不好?很好,一直都很好,孩子的模仿能力還會隨著年紀的增加而逐漸增強。當孩子進入青春期,行為上的模仿如果不適當的話,還算較容易察覺,可以 著手矯正。但是,心理上的模仿呢?不只不容易察覺出來,就算發現了,你也很可能將之歸類為特殊兒童有的特殊問題,例如你很可能會認為是孩子的固著性,或者 是行為偏差。
我們就用一個實際的例子來做說明,希望讓大家更容易了解孩子長大之後,模仿的習慣將出在孩子的個性中,而我們卻因為孩子是特殊兒童,誤以為一些行為或者是 個性是因為孩子的身心障礙原始症狀。
我的學生David是ㄧ個今年十五歲的自閉症兒,David的媽媽發現David重覆說同一件事情的次數增加,而且更加固執。例如全家外出用餐,如果 David發現餐廳地上有一攤的水,David會去跟服務員說『地上有水,要擦乾淨』,服務員會跟David說『好,等一下我就去處理』,但是David 沒有耐心的又跟服務員說著同一句話『地上有水,要擦乾淨』,如果服務員沒有馬上立刻去把地上的水擦乾淨的話,David會一直不斷的講這一件事情,同時開 始感到焦躁不安。
看完這個例子,你覺得David的問題在哪裡?相信有非常多的人會認為這就是自閉症的特性,固著性,加上可能口語理解能力的問題,David不明白服務員 的『等一下』是適什麼意思,甚至可能是因為David沒有耐心沒辦法接受『等一下』。你是這樣子認為的嗎?
在我們觀察完David的所有狀況行為,以及David與媽媽之間的互動之後,我們發現David的這個行為其實就是模仿。怎麼說呢?讓我用簡單一點的方 式來描述。
從小,David的媽媽在教David生活自理的時候,會不自覺的不斷的重覆講同一件事情,例如David的媽媽要教David在發現地上有水的時候,要 拿抹布擦乾。雖然David的媽媽有適情境來教這件事情,但是很自然的,David的媽媽會在講完第一次『地上有水,要拿抹布擦乾淨』之後,會因為覺得 (或認為)David聽不懂媽媽的意思,於是媽媽又會再講一次,甚至講兩三次,四五次,告訴David、提醒David『地上有水,要拿抹布擦乾淨』,直 到David拿起抹布,把地上的水擦乾,媽媽才會覺得這件事情教完了,David做得很棒。
那麼現在David長大了,他模仿媽媽不斷的重覆講同一件事情嗎?可能!但是我們更深入的觀察與研究之後發現,不是這麼簡單,David模仿的是:當他對 服務員說第一次『地上有水,要擦乾淨』的時候,服務員並沒有馬上的去擦,David以為服務員不知道當地上有水的時候要擦乾淨,所以David又再講一 次,兩次,三次,直到服務員去擦了地上的水,David才會認為服務員終於學會了『地上有水,要拿抹布擦乾淨』這件事情。所 以,David是在教這個服務員,但是,David為什麼會去教服務員呢?因為David認為所有的人都跟他一樣,每件事情都需要媽媽(別人) 講兩三次才會懂,才知道要怎麼做。
找出這一些行為反應的真正原因之後,要矯正就非常簡單了,以David的例子來說,要矯正的人不是David,而是媽媽。媽媽要怎麼做呢?那就是。。。孩 子長大了,媽媽要學習放手了。至於要怎麼放手呢?這門功課對於我們有特殊兒的家長來說,並不容易,什麼時候該放手,什麼時候要拉緊?真的很難拿捏與掌控。
下一次我們再來針對青少年時期的特殊兒童的身心發展問題,也談談家長學習怎麼放手的這一件功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