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課以後

小克是一名腦傷導致智能障礙的孩子,也是家中父母唯 一的孩子。在去年的學期中途透過醫師的轉介入班,所一小克是經過期中鑑定的手續被臨時安置在班上的孩子。

小 克是明顯的全面性發展遲緩,所以在語言表現、行動能力、專注力的表現上都出現嚴重的學習困難,但是小克的情緒因為父母的敎養態度,所以在學習的過程中一直 都表現的非常正向與愉悅。在此過程中,我們甚至發現小克每次面對一對ㄧ的教學模式下,反而表現的專注力不足,極容易受到其他聲音和影像的干擾,所以,一對 ㄧ的學習對小克的學習效果反而不及於小團體的課程模式。

您的孩子放對地方了沒

今 年,我嘗試在北部帶了一個小型的家長成長團體,我們團體成員不多,只有六個家庭,但是,帶一個這樣的團體,其實,比我自己直接帶個案要來得辛苦,這當中, 雖然讓我更貼近家長,但是也讓我更清楚家長的心理在想什麼。爲了這個課程,我必須花更多的心力來準備課程,我必須有更清楚的腦袋來釐清家長的觀念,雖然, 把自己的生活安排的很忙碌這一直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方式,但是,我好像就是天生的勞碌,剛推掉一件事,立刻又出現一件令我忙碌 的事,這是很有趣卻也很無奈的事。

我要穿上那雙鞋

每一次當我要求腦性麻痺的小華上地板和我一起運動時,小華總是面有難色,但聽話的小華仍然還是 配合老師的要求,在老師緩緩的牽扶下,認命的在墊子上配合老師的動作要求和口令的的引導完成每個動作的練習。

小 華的各種表現中,他存在特教班與否對我們來說是一個「難題」!孩子未接觸正式的教育之前,許多的認知內容「不懂」,我覺得是因為家庭中「沒有教」,而不是 小華的認知能力不足,因為「沒有教」,所以我也認為孩子不會是「應該的」,因為,可能在孩子出生以後,到入班之前,家庭中沒有人好好配合他的能力教他,孩 子當然就不會,如果照顧者又以為孩子的外在行動能力影響他的學習,也可能把孩子當成一個智能不足的孩子來教養。

我也要用跑的

每週五,我們都會在個別的課程結束後,吃完點心,全班一起到教室外進行活動,有的時候,我們到知動教室運動,有的時候,我們到操場盪鞦韆,有的時 候,我們 到小學的操場看大哥哥大姊姊們上體育課,有的時候,我們安靜的走在小學教室的走廊上去看一看長大後的大哥哥大姊姊們是怎麼上課的,學校的成員,好像早已經 很習慣我們這樣的安排,這有助於孩子對自己學習環境的印象更深刻,也對學校內的人事物都有了較有效果互動。

小活動結合成的大活動

在一開學的時候,我們曾經設計聽辨指令「走」和「停」的教學活動,我們讓每一個孩子在環境中行走,走到一半 的時候,老師會忽然的喊「停」,並判斷孩子是能在老師喊停的時候,維持身體的姿勢,站在原地不動。

第 二個月,我們進入了新的主題「我的家」,透過這個主題我們讓每一個孩子輪流扮演「爸爸和媽媽」,在活動中我們除了讓孩子經驗父親和母親服飾的不同,也呈現 了爸爸媽媽的特徵,孩子透過親身的經驗,感受到家庭成員角色間的差別,在這個過程中,雖然孩子對於「扮演」的練習是屬於「被動」的角色,但是透過老師口頭 和動作的引導,孩子學習成為「爸爸」和「媽媽」的角色,也利用戶外散步的時間,帶著孩子到公共電話亭打電話給爸爸、媽媽或其他的家人。

特幼班和普幼班老師的合作

小華是班上認知功能最佳的孩子,其實,就腦性麻痺的孩子來說,孩子移位的能力也還不錯,我不清楚為什麼會把這個孩子安置在我班上,也因此,我對小華的認知 課程,一點也不馬虎,對小華的生活規矩,看待的比其他孩子的模式更為重要,因為我非常清楚,這個孩子明年一定會被我們給送出這個班,所以,我們必須為孩子預備更好的能力讓他去面對下一個階段的學習。

「噁心」與「色狼」

為什麼會寫這樣一篇文章,這在我心中也是翻騰好久。我們常常在和一個孩子講話,脫口而出的一個語言模式,對孩子到底有多大的意義,誰會知道?但是相對的, 對孩子有多大的傷害,我們有沒有一套工具可以明確的去測量,但是,到底哪一句話不著痕跡的傷害對方,恐怕連當事人有不清楚。

我會打電話回家

這個月我們進行的教學主題是「我的家人」,透過昨 天的角色扮演,我們為孩子準備大襯衫、領帶、大皮鞋、手提箱、黏貼的鬍子和手機的玩具,讓每一個孩子輪流扮演「爸爸」的角色。

由 於當天參與活動的孩子都是「男生」,所以我們在「性別」、「角色認同」的部分,就特別的強調「自己的性別」和「父母的性別」,到底自己的性別和誰一樣。既 然都是男生,我們就從爸爸的生活習慣開始教起,如:爸爸每天要去上班、上班的時候要穿西裝打領帶、還要穿皮鞋、還要拿手提箱,當爸爸的還可以打大哥大。這 些活動都是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每天可以看到爸爸在做的事,所以,在課堂上,我們讓每一個孩子都有機會嘗試穿爸爸的大襯衫、穿爸爸的大皮鞋、戴上一付已經沒有 鏡片的眼鏡,並且拿著一面鏡子放在孩子面前,讓孩子看看自己的裝扮。

柚子皮和竹籤

最近是文旦和白柚的盛產期,相信很多家庭中都吃了這些水果,接下來就 是橘子的產季了,我們通常都將這些果皮丟棄,沒有想到可以當成一個教學活動來練習。

由 於花蓮的家長寄來一箱鶴岡的文旦,我們便在教學活動中把文旦當成教學工具來練習,例如:在還沒有吃的文旦上設計臉譜造型,我們用色紙剪成臉部器官,讓孩子 將這些器官依正確的位置貼在文旦的表皮上,貼完後,再一個一個的確認每一個器官的名稱,由於臉部的造型誇張,孩子們會覺得新鮮有趣,這些表情可以出現喜、 怒、哀、樂不一樣的情緒,對孩子學習美勞的素材,又是一種可以應用的資源。